做题室题库

题库首页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

1.仔细聆听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热爱民歌的伟大情怀。

2.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3.让学生对“花儿”“信天游”有一定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

观看视频短片,从而引出西北民歌。

师:首先,我要给同学们看一组视频短片,同学们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影是在哪里拍的,教师播放《大话西游》《乔家大院》等影视片断。

生:在西北地区拍的。

师:对的,这些电影都是在西北地区拍的,那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了解呢?

生:气候干燥、煤炭资源丰富、喜吃面食……

师:同学们知道得很多,那今天呢,我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北民歌。

2.新课教授

(1)知识回顾

①民歌的概念及分类

师:在上新课前呢,我们要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有谁能告诉我民歌是什么意思?

生:……

师: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②西北民歌简介

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同学们能不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刚说的五个西北省区?

(2)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①介绍“花儿”

②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下面呢,我要请大家对照着歌词来听一首“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同学们自己轻声哼唱。

③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大家都听完了,有没有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啊?

生:……

师:老师给你们画了下划线,现在发现了吗?对了,歌词的格式是223、332、223、332.这种格式称为“双字双句尾”。

师:那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啊?

生:……

师: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2 5 6 1 2 5典型音列,并以2~5这一四度音程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多使用假声和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富有西北民歌的特点。

(3)欣赏《脚夫调》

①介绍“信天游”

我们刚听过了一首青海“花儿”,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信天游”体裁的歌曲,同学们对“信天游”有什么了解吗?

生:……

师: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流行在我国西北部、甘肃及宁夏东部的一种山歌。歌词是以七字格式代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②介绍“脚夫”

③带着问题聆听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④谈感受

我们都听完了,就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压抑、愤懑、低沉……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基本上采用了上下句的单乐段结构。上句旋律起伏较大,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下句则立刻低沉下去,并且呈下行状态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表现了一种压抑、愤懑的心情。

(4)欣赏《刨洋芋》

①介绍《刨洋芋》

②欣赏并感受

师:听完了这首歌曲,你们觉得这首《刨洋芋》和前面两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刨洋芋》比较轻快、活泼,前两首比较高亢、深沉、自由。

(5)总结

师:那你们觉得西北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总结: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悠长,起伏较大,节奏自由。歌曲的内容大都表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爱情和劳动等方面。

(6)问题探究:形成这种高亢风格的原因有哪些?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西北民歌这种高亢的、自由的风格呢?可以从西北人民的性格、生活和地形等方面去思考。

老师总结:同学都知道,西北地区的地貌主要是黄土高原,这高原都是千沟万壑、连绵起伏的,而当地的人民也经常站在坡上,远距离呼喊、交谈着,为此,他们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因此便形成了这种高亢、自由的旋律。而当地人民的性格粗犷豪迈、不拘小节,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唱歌,就是他们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赞芙与渴望。

(7)介绍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

师:其实,现在有很多的流行歌曲和通俗歌曲都加入了民歌的元素,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呢?

生:……

师:《黄土高坡》《一无所有》《在那遥远的地方》……

3.课外拓展(《茉莉花》和西北民歌的差异)

师:接下来,我要给同学们听一首你们非常熟悉的歌曲。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歌叫什么?

生:《茉莉花》

师: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歌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呢?

生:……

师:那我来告诉大家,这是江苏民歌。

上节课呢,同学们也都学习了音乐要素,我们就从音乐要素上将这首《茉莉花》和西北民歌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在旋律上,《茉莉花》是怎样的呢?

生:优美流畅、柔和婉转….

师:那么西北民歌呢?

生:高亢悠扬、开阔起伏….

师:在音色上呢?《茉莉花》是什么样的?西北民歌又是什么样的?

生:《茉莉花》是优雅甜美的;西北民歌是粗犷有力、音域宽广的。

师:速度上呢?

生:《茉莉花》是缓慢的、抒情的;西北民歌是缓慢的、自由的。

4.课堂总结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正是所有艺术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歌曲中,学会鉴赏民歌的方法,体会民歌所表达的真、善、芙,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其他地城、风格特点的民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确答案:

  本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1)遵循了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了音乐课的特点,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音乐性原则。

  (2)通过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对比,巩固了教学内容。

  不足之处: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行为动词过于笼统、宽泛,无法测评;没有注明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也没有突出重难点;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避免问答式的表述,既限制学生,也束缚自己。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