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小儿内科学(副高)

题库首页>副主任医师(副高)>小儿内科学(副高)

患儿,男,四岁,汉族。以“发热、咽痛两天,皮疹一天”为主诉入院。患儿于两天前出现发热,伴畏寒、咽痛、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气促及呼吸困难。今日晨起患儿耳后及颈部开始出现皮疹,后遍及全身,无瘙痒,为明确诊断就诊于我院。以“猩红热”收住院。一周前有与邻居家患有猩红热小儿接触。个人史、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8℃,呼吸30次/分,脉搏130次/分,血压80/55mmHg。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弥漫充血潮红,散布着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斑疹,并与毛囊一致,一部分隆起突出呈“鸡皮样”疹。腋窝、腹股沟等处未见帕氏线。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肿大Ⅱ,明显充血,表面无黄白色渗出物。草莓舌。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白细胞25×10/L,红细胞4.7×10/L中性粒细胞0.85,血红蛋白138g/L ,血小板320×10/L;尿、便常规无异常。咽拭子培养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此病例的诊断思路? 诊断与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诊断思路 根据急性起病、发热、咽峡炎、典型猩红热样皮疹和白细胞明显升高,可临床诊断猩红热。咽拭子培养A组溶血性链球菌阳性可确诊此病。 诊断及诊断依据 猩红热 ⑴男性儿童,冬季急性起病,病程两天。 ⑵以“发热、咽痛两天,皮疹一天”为主诉入院 ⑶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弥漫充血潮红,散布着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斑疹,并与毛囊一致,一部分隆起突出呈“鸡皮样”疹。腋窝、腹股沟等处未见帕氏线。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咽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肿大,明显充血,表面无黄白色渗出物。草莓舌。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⑷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咽拭子培养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鉴别诊断 ⑴金葡菌感染:某些金葡菌菌株亦可产生红疹毒素而引起猩红热样皮疹,皮疹多在发病三至五天出现,持续时间短,消退较快,无皮肤脱屑,全身中毒症状重,皮疹消退后全身症状不减。查体常有局部或迁徙性感染灶、病灶分泌物可培养出金葡菌。 ⑵病毒性皮疹:某些肠道病毒和腺病毒血清型感染常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疹多在病程二至五日出现,基本形态为风疹样斑丘疹。但是血象不高,咽拭子培养无乙型链球菌生长。必要时做病毒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⑶药物疹:有服药史,皮疹常呈多形性,出疹无一定顺序,分布不规律,在四肢多呈对称分布。停药后皮疹迅速消退。 ⑷麻疹:近两周内有麻疹接触史,未患过麻疹或接种疫苗;出疹前经过二至四日的前驱期,有发热、喷嚏、咳嗽等;发热第四至五日出疹,自上而下逐渐蔓延,三至四日出齐,并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出疹期体温达到最高,疹退热退,全身症状减轻,查体见皮疹呈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部分融合成片,但疹间皮肤正常。 ⑸风疹:常于发热第一至二日出疹,先出现于面部,一日内迅速扩展到全身。皮肤可呈麻疹或猩红热样,退疹后多不留色素沉着或脱屑。体温很少稍过三十九度,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枕后、耳后和颈部淋巴结,稍有压痛,病后迅速消失。抗风疹IGM阳性。 临床思维: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病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获得抗菌与抗毒两种免疫,由于红疹毒素有型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患猩红热。流行病学:传染源:猩红热患儿、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炎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通过与病人或带菌者接触,或经空气飞沫传播,或经皮肤伤口(外科型)均可致猩红热。易感者:人对猩红热有普遍易感性,但以3~7岁多见。临床表现:其特征为发热、咽喉炎、全身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纸或鼻咽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合临床可确诊。咽拭纸涂片检查:咽拭纸涂片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可快速诊断猩红热。血清学检查: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等测定,双份血清抗体≥4倍增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鉴别诊断:包括金葡菌感染、出疹性疾病、川崎病、药物疹。治疗: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供给充分水分和营养,防止继发感染。特异性治疗 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和第1代头孢菌素。
搜题找答案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