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室题库

题库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要求: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正确答案: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nBsp;&nBsp;&nBsp;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mDAsh;&mDAsh;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nBsp;&nBsp;&nBsp;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lDquo;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rDquo;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lDquo;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rDquo;。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lDquo;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rDquo;的主张。&lDquo;行知&rDquo;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lDquo;行动一知识一再行动&rDquo;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nBsp;&nBsp;&nBsp;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lDquo;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rDquo;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看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lDquo;知&rDquo;在肚里,&lDquo;知&rDquo;是&lDquo;行&rDquo;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单有&lDquo;知&rDquo;是不行的,要紧的是&lDquo;行&rDquo;,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而会被他人认为是&lDquo;空水瓶&rDquo;,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lDquo;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rDquo;孔子也曾日:&lDquo;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rDquo;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lDquo;行&rDquo;了,方可验证所&lDquo;闻&rDquo;所&lDquo;见&rDquo;,只有&lDquo;行&rDquo;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lDquo;知&rDquo;。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nBsp;&nBsp;&nBsp;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