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室题库

题库首页

阅读以下教学实录,完成第1题。

    师:通过这两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品悟文字的韵味,品到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同学们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我相信,同学们今天回去,肯定会跟家里人说今天的学习体会的。也许就跟老师看电视剧一样,抹着眼泪,“这电视剧,太感人了!”那么,他们家这件事,跟我们有没有关系?

    生:没关系。(个别学生说出,有的若有所思)

    师:你说说看,怎么个没关系?

    生:(沉吟一会儿)有关系吧。(笑声)

    师:就像我们听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样,听完了,抹完眼泪了,过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也许全忘了。不过你又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更要好好儿的活。

    生:面对生命,珍惜生命。

    师:我们到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里去走了一趟,不仅仅要读出人家的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思考,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师:因此,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课件: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活……)这个“俩”应该变成——

    生:我们!

    师:连起来读这句话。

    生: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这里的“我们”,就是说,面对自己的母亲,要——

    生:好好活。

    师:面对自己的家人要——

    生:好好活。

    师: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要——

    生:好好活。

阅读以上教学实录片段,请从本文的阅读角度对此进行评析。(20分)

正确答案:

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地抓住了&lDquo;语文味&rDquo;。阅读虽然是读别人的文章,体会别人的感情,但读者要读出属于自己的味道,要提炼属于自己的东西。这节课上到这时,学习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这位教师问道:&lDquo;他们家这件事,跟我们有没有关系?&rDquo;有学生说出&lDquo;没关系&rDquo;时,这就说明学生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为阅读只是停留在人家的感动中,没有自己的感情和心灵对照,所以,这位教师和学生把课文最后一句的&lDquo;我俩要好好儿活&rDquo;的&lDquo;俩&rDquo;改为&lDquo;们&rDquo;,成为&lDquo;我们在一起要好好儿活&rDquo;,并讨论这里的&lDquo;们&rDquo;会指&lDquo;谁&rDquo;,指家人、同学乃至天下所有的人。这时的文本不只是知识文本,更是体验文本。该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内化文本,并使文本之言、文本之意皆出自于学生,那&lDquo;语文味&rDquo;也就随之产生了。总之,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lDquo;语文味&rDquo;,正所谓&lDquo;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rDquo;。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