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考试题库>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五)

  • 试卷价格:VIP独享
  • 年份:2018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50.00分
  • 总题数:18题
  • 作答:200分钟
试题预览
1、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题。
  师: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介绍林黛玉的身世。
  生1:我,林黛玉,姑苏人氏。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现为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京城豪门贾府的女儿。我还有一个弟弟。我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所以从小读书写字。可惜家门不幸,弟弟和母亲相继过世。外婆怜爱孤苦的我,执意叫我到她那儿去,因而我来到了贾府。
  师:很好。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林黛玉的身世及进贾府的缘由。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林黛玉与贾府中主要人物的关系。
  生2:我是林黛玉。贾母是我的外婆,贾赦是我的大舅,贾政是我的二舅,贾宝玉是我二舅的儿子,是我的表哥,王熙凤是我大舅的儿子贾琏的媳妇,是我的表嫂。
  师:好。现在,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到大屏幕前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介绍林黛玉进贾府所走过的路线。
  (多媒体切换到贾府建筑分布图)
  生3:(边说边指着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我到了贾府以后先去看望了外婆,路过了这么几个地方:西角门、垂花门、穿堂和正房大院。然后又去拜访了大舅贾赦:送至穿堂、出了西角门、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大门、至仪门、入院中、见正房。最后又去拜见了二舅贾政:送至仪门、进了荣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五间大正房(荣禧堂)、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师:很好。刚才我们跟着这位“林黛玉”浏览了一下贾府。大家想想:林黛玉经过这番拜访,对贾府会产生怎样的印象?
  生4:贾府规模宏伟、布局轩昂~64与别家不同”。
  生5:从拜访的顺序上,可以感觉到贾府很强调尊卑、长幼之序。
  师:对。那就更使她认识到:在贾府的确需要……
  生6:“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贾府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人。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先看在众人人眼中的林黛玉——
  生7:“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师:这里只做初步勾画。可见,众人关心的是她的身体:体质病弱和不足。王熙凤的眼中是——
  生8:“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描写进了一层,突出林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质的不俗。
  师:那,在贾宝玉的眼中呢?
  生8:是“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  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师:五个对偶句抓住她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  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而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  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总之,小说通过不同角度、很有层次的描写,使林黛玉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多媒体播放林黛玉的几个镜头)
  师:请大家注意文章的一些细节,看哪些地方还表现了她内心的复杂。
  生9:第12段中吃饭的时候,林黛玉对座位的推让。
  师:为什么要推让?
  生10:古时候吃饭的座位都是很讲究的,不是随便哪个座位都可以坐的。
  生11:文章中还讲到: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说是只念了《四书》。而碰到贾宝玉以后就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师:林黛玉讲到读书时为什么前后不一?
  生12:因为贾母曾在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说到“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所以林黛玉在后面就显得比较谦虚谨慎。
  师:以上几个细节,处处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 1、

    请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谈谈你对上述教学片段的看法。(20分)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点击进入查看
3、 语文小测验后,老师发现学牛对于已经讲过的课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样,导致分数有的高,有的低。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该现象表现了学生的差异性
  • B、学生对同一现象理解的差异,会造成学习成果的差异
  • C、教师应考虑如何建构教学来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
  • D、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不必改变教学策略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点击进入查看
4、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劝学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二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师说》。《劝学》是《苟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节选了文中的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占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阅诗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鼍。同时还应当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义占实词、文青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占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45人。
  教学条件
  教审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 1、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20分)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点击进入查看
  • 2、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点击进入查看
  • 3、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25分)
    研讨与练习
    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苟子的观点是否过时?
    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点击进入查看
5、 有很多老师在对篇幅较长的课文进行教学时,总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赏析,教学过程就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往往是一会儿跳到这几段,一会儿又跳到那几段。并不按照文章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发青,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这一教学现象的看法不准确的是( )
  • A、这样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忽视文章的内在逻辑性,难以对文章有准确的整体把握
  • B、表面上这种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实际上仅仅是流于形式,整堂课会变得支离破碎
  • C、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说明这种自由式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个文本的理解
  • D、这种将文本割裂开来的教学实际上会使学生感到云里雾里,不利于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点击进入查看

18153323356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