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室题库

题库首页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l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峻岩不可攀。但见悲乌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单元介绍
  《蜀道难》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三册第二_二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小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研讨与练习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回答课后练习题,要求不少于200字。(20分)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乐府诗,虽然没有了乐律可依,但却自成一格,具有歌行体的特点,即音韵流畅激扬,节奏回环往复,情感逐次升华。&lDquo;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rDquo;,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扁出一篇&lDquo;奇之又奇&rDquo;的文字;它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lDquo;畏途巉岩不可攀&rDquo;,引发后面的&lDquo;其险也如此&rDquo;;它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答案解析:

为这篇文章设计两个导人语。(20分)

正确答案:

导入设计一:
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余光中《寻李白》片段)
酒人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师问:这首诗写的是哪位诗人?
明确:李白。这首诗就叫《寻李白》。
提问: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歌,你对李白诗歌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谈。
师小结:豪放、夸张、丰富的想象,这些都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再次感受一下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艺术魅力。
导入设计二:
诗仙李白,一生好游名山,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把绚丽的诗章写在天宇。他的诗像天上的云气,灵动飞扬,豪气纵横;他的诗像原野的奔马,自由驰骋,飘逸洒脱。李白用诗句洗涤一切凡间的尘埃,在诗的国度里毫无拘束地飞翔。一句&lDquo;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rDquo;的慨叹,流传古今!
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李白,一起神游《蜀道难》,去领略蜀道的奇特风光。

答案解析:

请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人环节除外)。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25分)

正确答案:

[整体感知环节]
多媒体课件展示:《蜀道难》封面。
(1)活动: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字词的读音。另外,把你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不能理解的字词画下来。
提问:朗读得非常精彩,听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到非常的恐惧、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活动:我们先看字词,你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问)
参考:&lDquo;扪参历井仰胁息&rDquo;解释为&lDquo;屏住呼吸&rDquo;,为什么解释为&lDquo;屏住呼吸&rDquo;?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向友人说明蜀道是艰险的、路途是险峻的。人们在这种状况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作者说要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和路途的险峻有关系,足害怕。
(2)下面我问大家几个字词。
多媒体课件展示:
危乎高哉&nBsp;&nBsp;&nBsp; &lDquo;危&rDquo;和后面的&lDquo;高&rDquo;是反复,同义复用。李白还有诗:&lDquo;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rDquo;
西当太白有鸟道&nBsp;&nBsp;&nBsp; 当:阻挡,挡住。
以手抚膺坐长叹&nBsp; 膺:胸。成语:义愤填膺。
剑阁峥嵘而崔嵬&nBsp; 峥嵘:山石突兀、高峻的样子。
所守或匪亲&nBsp;&nBsp;&nBsp; 或:倘若,如果。表假设。
(3)提问:大家初读这首诗,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明确:难于上青天。
多媒体课件展示:&lDquo;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rDquo;
这句话在全诗里面反复出现r三次,可以说是贯穿全诗始终的一句主旨句。由这个主旨句我们可以基本上掌握住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为什么作者要感叹蜀道难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