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室题库

题库首页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中国古代歌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歌曲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歌曲的演唱特点,了解级进进行和跨度进行表现的不同音乐情绪。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古代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演唱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体会中国古代歌曲的韵味。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播放古琴曲《流水》,感受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古琴曲《流水》意在高山,意在流水,通过对高山流水的描绘来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除了器乐曲,你们知道哪一种体裁形式更能通俗直白地抒发人们的情感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体裁形式就是歌曲。歌曲我们非常熟悉,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大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哼唱几句。这一体裁的产生和情感抒发的需要也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穿越千年,欣赏一下古代歌曲,也来体会一下古人是怎样用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

  1.简单了解《楚辞》

  老师设置问题: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题材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所以《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浪漫就是强调个人的情感抒发,强调个人主义色彩,《楚辞》多为庶民百姓的音乐,所以它听起来会有一种流离婉转的感觉,具有&lDquo;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rDquo;的纯真美与朴实美。《越人歌》就是其中一首。

  2.欣赏《越人歌》

  (1)歌词大意&nBsp;&nBsp;&nBsp;

  《越人歌》讲述的是一位渔家女暗恋王子的故事情节。渔家女的身份与王子的身份悬殊太大,心存暗恋,不能表白。这首歌表达渔家女这种孤独痛楚的心境。歌词意境;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长江上漂。承蒙王子看得起呀,不因为我是舟子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我的心里呀如此的紧张而停止不住,因为我居然知道他是王子。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树枝,可是我的心里更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道。

  (2)欣赏歌曲《越人歌》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有哪三种艺术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歌曲中包含着三大艺术形式:第一大形式是《越人歌》所独有的凄然呜咽的歌声,第二大形式是古琴伴奏,非常的深沉;第三大形式就是越人舞,它起源于奴隶社会。

  (3)欣赏现代歌曲《水调歌头&miDDot;明月几时有》片段

  老师设置问题:古代歌曲和现代歌曲在哪些方面不同?从它的歌词、音乐旋律、音乐的节奏,还有唱法上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现代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现代音乐可以先有音乐旋律后有歌词,也可以先有歌词后有音乐旋律,而古代歌曲的歌词委婉含蓄,都是以诗词为主,是先有歌词后有音乐;现代歌曲多以大小调式为主,而古代歌曲多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旋律的动向与诗歌的语调倾向是一致的,旋律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古代音乐相对于歌曲的内容和抒发情感方面来讲不占主要地位,是服务于歌词的;现代歌曲的节奏类型有很多种,而古代歌曲多以诗歌节律(节奏韵律)为主,歌曲的节奏和吟诗的节奏是一致的;现代歌曲的唱法多以通俗唱法为主,而古代歌曲由于节奏受诗词节律的影响,所以唱起来像吟诗一样。它通常是伴琴而唱,在音色上要模仿古琴的音色,强调每一句都有一点点的拖腔,有收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带着这种唱法演唱古代歌曲。

  (三)巩固提高,主题升华

  1.了解古代歌曲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老师讲解:

  (1)《诗经》《楚辞》阶段,它主要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歌曲主要用瑟和琴来伴奏,我们称之为&lDquo;琴歌&rDquo;。

  (2)乐府阶段,乐府阶段主要是指汉代时期,出现了用丝竹乐队伴奏的&lDquo;相和歌&rDquo;,有用鼓、角、铙以及横笛等乐器伴奏的&lDquo;铙歌&rDquo;和&lDquo;横吹曲&rDquo;,也有用一两种管、弦乐器伴奏的抒情独唱歌曲,称为&lDquo;倚歌&rDquo;。

  (3)绝律诗阶段,绝律诗时代指的是唐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在五言、七言律诗的基础上加入琴伴奏的琴歌或以舞蹈结合的歌舞大曲。

  (4)词曲阶段,词曲阶段主要指的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长短句为主的歌曲并创下了用多个曲调连续演唱的套曲形式,出现了说唱和戏曲艺术。

  2.欣赏《阳关三叠》

  (1)了解琴歌

  老师设置问题:琴歌包括哪些艺术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琴歌主要是由人的歌声和琴(箫、瑟等乐器)组合,是中国古代备受文人雅士青睐的一种自弹自唱的艺术歌曲。它以简约的音乐语言寄托了深远的意趣,迎合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琴歌旋律与吟诗吟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琴歌的节奏受诗歌节律的制约。

  古琴的器乐性特征影响了琴歌的声乐特色,限定了琴歌演唱的行腔风格和润色特征。琴歌演唱注重二度创作,在追求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体现了个人的演唱的独创性。

  (2)简单了解《阳关三叠》

  老师讲解:《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其歌词原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因诗中有&lDquo;阳关&rDquo;与&lDquo;渭城&rDquo;这两个地名,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请从调式、结构等方面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阳关三叠》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它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戍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全曲分三大段,每段共分为上下两阕。上阕是由王维四句诗的旋律组成,以五声音阶的商调式为基础,四句音调的关系是起承转合。下阕是后人在王维诗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长短句的旋律。以商调式为核心,同时又与羽调式结合,形成主调和属调的交替,加强了调式上的对比作用。基本上用一个曲调做变化反复,叠唱三次,因此曲式有&lDquo;三叠&rDquo;的结构。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特别是后三段&lDquo;遄行,遄行&rDquo;等处的八度跳跃,以及&lDquo;历辛苦&rDquo;等处的连续反复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3)欣赏《阳关三叠》

  ①欣赏《阳关三叠》的上阕

  老师设置问题:音乐情绪怎么样?旋律走向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音乐情绪柔和深情,表达送别者真挚含蓄的情感,多采用级进进行,每一句结尾都是同音进行。

  ②欣赏《阳关三叠》的下阕

  老师设置问题:音乐情绪怎么样?旋律走向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旋律的跌宕起伏,错乱多样,使用了很多的八度大跳,情绪上趋向激动,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之情。

  ③整体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整体感受音乐情绪的别恨离愁。

  (4)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①按诗歌节律朗读前四句。

  ②老师弹旋律,学生填词演唱。

  老师评价:想象着我们就是古人,演唱时要有吟诗的感觉,旋律的动向与诗歌的语调倾向是一致的,旋律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按照诗歌节律来演唱,声音要尽最模仿古琴的音色。

  ③学生跟钢琴伴奏有韵味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歌曲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在课后也多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多听一些占代歌曲,来感受我国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现代版古代歌曲《水调歌头&miDDot;明月几时有》,让我们这节课就结束在王菲的歌声里,下课。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