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医技)

题库首页>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医技)

胆系疾病B超探测

正确答案:【准备工作】 1.向病人解释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安全的检查方法。要求禁食8小时以上(小儿禁食5小时),检查前24小时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如阿托品、利氮素等,以上午空腹检查为宜。 2.因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而干扰胆囊胆管成像和观察时,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3.超声检查应在胃镜、X线胃肠和胆系造影后2~3天进行。 4.黄疸者需先查肝功能,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仪器准备。 (1)先开启电源及稳压器。 (2)待稳压2~5分钟后方打开仪器开关。 (3)增益调节可与探测肝脏相似或稍降低,使管壁显示较清晰。调节动态范围在适当的位置上,适当提高远场增益。 【体位和探测方法】 1.病人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探测体位,检查方便,病人舒适。但受胃肠气体干扰多。 (2)右前斜位:病人向左转体45°是常用的体位。此体位可使肝和胆囊向左下移位,扩大肝胆作为超声窗的利用,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从而提高胆囊颈部及肝外胆管的显示率。 (3)坐位或站立位:可使肝、胆囊轻度下移,有利于观察胆囊结石移动和胆囊底部病变.同时可提高总胆管下段的显示率。 2.探测方法和步骤 (1)右上腹腹直肌外缘纵切:可显示胆囊纵断面,长轴多向左倾斜,沿该轴附近纵断与横断,能显示胆囊与肝脏和肝门的影像解剖。 (2)右肋缘下斜切:探头向右移动可显示右肝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和胆囊;向左移动,可见左肝、门静脉左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肝管。 (3)右肋间斜切:一般于第6~第9肋间可获得右肝、胆囊以及门脉右支伴行的右肝管直到肝总管的纵断图像。 (4)右上腹正中旁斜切:为获肝外胆管的纵断图像,往往上段向右斜,下段与脊柱平行或向右曲折,需追踪至胰头。 (5)上腹部横切:可显示胰头背外侧胆总管的横切图像,同时可观察胰头和胰管有无异常,此切面对发现胆总管下段病变十分重要。 (6)应同时探查肝及胰腺。 3.正常参考值①胆囊长径一般不超过9Cm,前后径不超过3Cm,壁厚不超过3mm。②左右肝管内径不超过2mm。③二级以上胆管难以清晰显示。④肝外胆管上段不超过5mm,下段不超过8mm。 【提问】 1.为什么B超检查胆道前需禁食? 为了使胆囊胆管内充盈胆汁以便观察胆囊的收缩功能,同时可减少胃肠气体和内容物的干扰。 2.B超探查胆囊颈部结石时应注意什么? 注意采用右前斜位的方法,有利于结石移动至体部。由于囊壁和结石紧密相接触,其强光团变得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因此,借助脂餐试验,可了解颈部是否阻塞。 3.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有哪些方法? (1)对常规检查显示不满意者可在检查前3日禁食多渣和易产气食物,检查前1日晚餐仅进流质,睡前给缓泻剂(可用番泻叶5G),检查当日禁早餐。 (2)检查时饮水500~700mL,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及胰头,并做胆总管的横切扫查,可较快发现病变。 (3)膝胸卧式:用探头反复挤压胆管部位腹壁,可使胆管下段的结石上移而容易显示,也有利于对无声影和弱声影的结石或肿瘤的鉴别诊断。 4.为什么超声探查胆道疾患时需同时探查肝脏和胰腺? 因为鉴别肝内或肝外梗阻的关键在于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因此需仔细检查肝内胆管扩张与否及扩张的程度,在黄疸原因待查时特别重要。一般认为结石性胆道疾病人扩张程度轻,肿瘤性疾病的扩张较明显。除需鉴别肝内外梗阻,尚应确定梗阻部位。如胆总管全段均扩张,病变多在壶腹部及胰头部,此时一定要探测胰腺及胰管的情况,以便确定病变在瓦特壶腹部或胰头部。胆总管下段病变也需探测到胰头背外侧的水平。其他如胆囊癌、胰腺癌常见肝内侵犯转移。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常显著肿大,光点增强,分布欠均匀。 5.如何提高B超检查胆囊结石的阳性率? (1)若胆结石太小,可选用高频探头。 (2)使声束垂直入射于体表和结石面。 (3)选用合适深度的聚焦探头,使结石位于声束的聚焦带内。 (4)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尤其是结石后方的增益不宜过强。 (5)力求使结石的后方区域避开肠袢气体强回声的干扰。 (6)可反复改变体位。 (7)可做脂餐试验。 (8)必要时嘱病人第2天再检查。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