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题库首页>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试述表皮角质形成的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1)基底层细胞:位于表皮最下层,由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细胞长轴与真皮一表皮交界线垂直,排列整齐似栅栏状。胞质嗜碱性;胞柱呈卵圆形,核仁明显,胞核上方可见黑素颗粒聚集或呈帽状排列。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细胞处于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且互相连接,形成桥粒。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许多张力细丝聚集成束,并附着于桥粒上,细胞间隙内组织液流通,愈近表皮层愈扁平。 (3)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由1~3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而在掌跖部位细胞可达10层,细胞长轴与皮面平行,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质中可见大量形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沉积于张力细丝束之间。 (4)透明层: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仅见于掌跖等部位的较厚表皮中,由2~3层较扁平的细胞构成,细胞界限不清,易被伊红染色,光镜下胞质均质状并有强折光性。 (5)角质层: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20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在掌跖部位可厚达40~50层。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由张力细丝与均质状物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蛋白。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或形成残体,故易脱落。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