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题库首页>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客观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正确答案:检验结果除前述生理性变化和检验方法本身的允许误差以外,还受很多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1.药物影响: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查或培养,如已用过相应而有效的药物,即使临床症状符合某病的诊断,但检验阴性结果,其意义有限,这点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还有很多检验受药物影响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测定出血时间应于1周内停服对血管壁和血小板有影响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一些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乙醇以及有机磷等均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增高。酚酞、磺溴酞钠等可干扰一些呈色反应的试验如酚红排泄试验、血清总蛋白测定等。特别应注意的是已知上百种药物可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如右旋醣酐、造影剂可引起尿相对密度增高;苯妥英钠、维生素b等可改变尿液颜色;几十种药物可使尿蛋白检验出现假阳性,这些药物包括常用的非那西丁、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异烟肼、奎宁、放射造影剂、磺胺药、很多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但还应注意尿中含同样一种药物,用不同方法检查尿蛋白质,可出现不同的反应,如病人服用奎宁、奎尼丁和嘧啶等呈强碱性尿情况下,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而磺基水杨酸法则出现假阴性;病人使用大量青霉素后,尿蛋白检测,用磺基水杨酸法为假阳性,而干化学法则为假阴性。 2.饮食影响:由于进餐后血液中很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因此测定临床化学的正常参考值一般均采用空腹血,特别是进餐后对血糖、血脂影响更明显。另外食用高蛋白饮食或高核酸食物,可分别使血中尿素或尿酸增高。营养不足可使血中总胆固醇浓度降低。营养不良、长期饥饿还可使尿中酮体检验出现阳性反应。用化学法(除愈创木酯法外)检查粪便隐血应于实验前3天禁食动物血、肉类、肝脏及富含叶绿素的食物。 3.标本质量影响:要保证检验质量,标本质量至关重要。标本质量差,即使用最准确的方法、最标准的操作、最优良的试剂,也不能获得最佳结果。例如,做血气分析的血标本不能有气泡,亦不能凝固。标本溶血对很多测定是不适宜的,特别是很多酶类检验如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酸性磷酸酶和血清钾测定等,因红细胞内含这类酶和钾甚多,一旦溶血,即可干扰结果。其他如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比容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均应避免溶血。很多试验要求新鲜标本,特别是酶学检查和血糖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要求采取标本后3小时以内测定。有的标本不能冷藏,如作血清冷凝集素试验即如此。培养痢疾杆菌不仅要求标本新鲜,而且应取粪便的脓血部分。 4.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由于病原体感染机体的部位及在周围血中出现的时间不一,以及各种化学成分各有其代谢规律性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故应选择在最佳时期采集标本。如做细菌培养或寻找其他病原体,最好是用药以前采样。要寻找间日疟原虫或三日疟原虫最好在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采血,因为此时期血中疟原虫形态易于鉴别,因此检出率较高;而检查恶性疟原虫则应在发作后20小时左右采血。找微丝蚴,采血时间应在晚上9~12时,在病人静卧片刻后采取。找蛲虫则应在病人晚上睡熟后或清晨从肛门周围去找。一般而言血液生化检查是清晨空腹采血,但有些情况不应受此限制,如心肌梗死的血清酶学检查,应及时抽血化验,如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6~12小时显著增高,分别于48小时和30~60小时达到高峰,于3~5天和7~14天恢复正常;而肌酸激酶(ck)则在心肌梗死发病后2~4小时开始增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但仅持续2~4天即恢复正常。因此抓住这些时期采样检测,对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又如尿中尿胆原在一天内的排泄量是有差异的,排出峰值多在中午到下午4时之间,此时留尿检验,其意义较大。 5.检测方法的影响:同一检测项目由于方法不同可出现不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应特别注意本单位实验室采用什么方法。如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的方法很多,由于方法不断改进更新,灵敏度也不断提高,如过去使用的琼脂单扩散法灵敏度为3000ng/ml,琼脂对流电泳法为300ng/ml,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法为25ng/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灵敏度更高,而且可以定量。又如梅毒血清学诊断,传统用的康氏试验和瓦氏反应已被淘汰,现用的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为比过去各种试验则更灵敏,如采用暗视野检查螺旋体或用螺旋体抗原试验,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或梅毒螺旋体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tpha)等,则特异性更高。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