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医临床三基(药师)

题库首页>临床“三基”>中医临床三基(药师)

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如何掌握?

正确答案:答: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如急性病、热性病可1日2剂。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 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服药方法:(1)汤剂,一般宜温服。但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须温覆盖好衣被,或进热粥,以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以防格拒于外。如出现真热假寒者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者则当热药冷服,此即《内经》所谓"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的服药方法。(2)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分成小粒后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3)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刺激咽喉。(4)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5)颗粒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 此外,危重病人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对于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法。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得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
搜题找答案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