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题库首页>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胸壁及胸廓检查

正确答案:一、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一)骨骼标志 1.胸骨角 胸骨角两侧与左、右第2肋软骨相连接,通常以此作为标记来计数前胸壁上的肋骨和肋间隙。气管分叉、第4胸椎下缘、上纵隔与下纵隔交界部,均位于胸骨角的水平。 2.脊柱棘突 脊柱棘突是背部后正中线的标志。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出,低头时更加明显,为背部颈、胸交界部的骨性标志,其下即为第1胸椎棘突。 3.肩胛下角 肩胛骨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手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平第7肋骨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4.肋骨与肋软骨 12对肋骨在背部与相应的胸椎连接,肋骨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 (二)胸部体表标志线 常用的胸部体表标志线有前正中线、锁骨中线(左、右)、腋前线(左、右)、腋后线(左、右)、腋中线(左、右)、肩胛线(左、右)、后正中线。 (三)胸部分区 胸部可分为以下几个区:腋窝(左、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左、右)、锁骨下窝(左、右)、肩胛上区(左、右)、肩胛区(左、右)、肩胛间区(左、右)、肩胛下区(左、右)。 二、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 (一)异常胸廓 1.桶状胸 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以至与横径几乎相等,胸廓呈圆桶形。桶状胸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亦可见于一部分老年人及矮胖体型的人。 2.扁平胸 胸廓扁平,前后径常不到横径的一半。见于瘦长体型者,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3.佝偻病 胸又称鸡胸,为佝偻病所致的胸部病变,多见于儿童。胸骨下部显著前凸,两侧肋骨凹陷,形似鸡胸而得名。有时肋骨与肋软骨交接处增厚隆起呈圆珠状,在胸骨两侧排列成串珠状,称为佝偻病串珠。前胸下部膈肌附着处,形成一水平状深沟,称肋膈沟。 4.漏斗胸 胸骨下端剑突处内陷,称为漏斗胸。见于佝偻病等。 (二)胸壁 1.胸壁静脉 正常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建立侧支循环时,胸壁静脉可充盈或曲张。上腔静脉受阻时,胸壁静脉的血流方向自上向下;下腔静脉受阻时,胸壁静脉的血流方向自下向上。 2.皮下气肿 气体积于皮下时称皮下气肿。胸部皮下气肿是由肺、气管、胸膜受伤或病变所致,也偶见于产气杆菌感染或气胸穿刺引流时,严重胸部皮下气肿可向颈部、腹部或其他部位皮下蔓延。 3.胸壁压痛 用手指轻压或轻叩胸壁,正常人无疼痛感觉。胸壁炎症、肿瘤浸润、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肋骨骨折等,可有局部压痛。骨髓异常增生时,常有胸骨压痛或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 4.肋间隙回缩或膨隆 吸气时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肋间隙膨隆见于胸腔大量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肿。 (三)乳房 1.视诊 注意两侧乳房的大小、对称性、外表、乳头状态及有无溢液等。乳房外表发红、肿胀并伴疼痛、发热者,见于急性乳房炎。乳房皮肤表皮水肿隆起,毛囊及毛囊孔明显下陷,皮肤呈"橘皮样",多为浅表淋巴管被乳癌堵塞后局部皮肤出现淋巴性水肿所致,"橘皮样"征也可见于炎症。乳房溃疡和瘘管见于乳房炎、结核或脓肿。单侧乳房表浅静脉扩张常是晚期乳癌或肉瘤的征象。妊娠、哺乳也可引起乳房表浅静脉扩张,但常是双侧性的。 乳头内陷如系自幼发生,为发育异常。近期发生的乳头内陷或位置偏移,可能为癌变。乳头有血性分泌物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癌。 2.触诊 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进行检查。先触诊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检查者以并拢的手指掌面略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的方式进行触诊,切忌用手指将乳房提起来触摸。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中央(乳头、乳晕)各区的顺序滑动触诊。然后检查淋巴引流部位:腋窝,锁骨上、下窝等处淋巴结。 如乳房变为较坚实而无弹性,提示皮下组织受肿瘤或炎症浸润。乳房压痛多系炎症所致。触及乳房包块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及活动度。 急性乳房炎乳房红、肿、热、痛,常局限于一侧乳房的某一象限。触诊有明显压痛的硬块,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乳房肿块见于乳癌、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房肉瘤等。良性肿块一般较小,形状规则,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不硬,无粘连而活动度大。恶性肿瘤以乳癌最常见,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肿块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压痛不明显,质坚硬,早期恶性肿瘤可活动,但晚期可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易向腋窝等处淋巴结转移,尚可有"橘皮样"征、乳头内陷及血性分泌物。
搜题找答案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