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题库首页>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1990年5月初,郑小弟住院,家属主诉郑小弟一星期前开始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畏寒、高热(39.5℃)、小便量减少、嗜睡、食欲差住儿科病房治疗,5月9日下午4时左右,郑小弟全身抽搐,怀疑脑膜炎转加护病房做腰椎穿刺,抽脑脊髓液送检,5月15日脑脊髓液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医院确诊罹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问题: 1.疾病控制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做哪些调查工作? 2.哪些人是流行性脑膜炎的高危人群? 3.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治疫情扩散?

正确答案:1.疾病控制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应主要进行下列调查 (1)病例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派人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详细填写流脑个案调查表,通过网络实施直报。 在本辖区内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病人所在地的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 学校、托幼机构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议并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建筑工地等其他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协助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 出现流脑死亡病例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派人对死亡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密切接触者调查。密切接触者指同吃同住人员,包括家庭成员、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及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人群。 辖区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密切接触者在其预防性服药前采集咽拭子标本,以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同时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服药。 2.哪些人是流行性脑膜炎的高危人群? 中小城市以2~4岁或5~9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大城市发病分散。偏僻山区一旦传染源介入,常引起点状暴发流行,15岁以上发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一户2人或2人以上发病者亦多见。 3.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预防方法包括: (1)教育民众避免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飞沫,有良好的个人卫习惯,并避免到通风不良的场所。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拥挤度,如学校、超市。 (2)疫苗:现有疫苗A、C、Y及W135群有效,B群尚无有效疫苗。目前建议针对高危险群或至流行区域的人接种,一般民众不建议使用。 病人、接触者及周围环境的处理。病例通报:若发现疑似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通报当地卫生主管机关。 疑似症状:症状包括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直,出血性皮疹、淤斑,伴有谵妄、抽搐或昏迷现象。脑脊髓液涂片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或血液、脑脊髓液中分离出革兰阴性双球菌。 隔离:对患者实行呼吸道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后3日,或不少于病后7日,对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7日。 消毒:针对病人较常触摸、活动的区域进行擦拭,另对洗脸槽、丢弃卫生纸之垃圾桶等可能接触口鼻分泌物的地点喷洒消毒液。 接触者处理:由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近距离传染,故应严密监视患者家人和与患者有亲密接触的人早期症状,特别是发热,若接触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应视同疑似个案立即采检并送医院诊治。 目前主要以利福平( riFAmpin)进行预防性投药,执行方式为每日2次、连续用2天,每12小时剂量成人为600mG、1个月以上的小孩为10mG/kG、1个月以内的小孩为5mG/kG。若托儿所出现个案,所有的工作人员及小朋友都需要投药;若为机构式同住成员,如住宿生、室友也需扩大对接触者预防性投药之执行。医护人员不需给药,除非与患者之鼻分泌物有接触者,如曾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打疫苗因尚需作用时间,故实效不大。 接触者及感染源调查:若有通报个案发生,应于通报后由疾控中心立即进行疫情调查,并于通报后48小时内回报相应部门。若有必要,可向有经验的流行病学家、微生物学家、实验室人员进行咨询;若为死亡个案,必要时应索取临床病历。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越快越好,故应在临床怀疑时即开始,不应等到培养证实以后。若时间允许,可根据培养出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作为投药的评价依据。因青霉素(pEni-Cillin)无法根除鼻咽带菌,故出院前应给予利福平,剂量同预防性给药。 大流行的预防措施: 1)当暴发流行时,工作重点应放在严密的监视、早期诊断和立即治疗疑似患者,并加强进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卫生教育宣传工作。 2)因拥挤而造成暴露的人,应予以分隔,并改善其生活起居地点的通风。 3)当在封闭的社区中(如:工厂、托儿所)发生疫情时,若流行的菌种对磺胺药物敏感,则可全面使用磺胺嘧啶(SD),以降低带菌率和减少扩散。 4)因注射疫苗尚须作用时间,故仅于大流行时考虑使用疫苗。
搜题找答案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